要教育学生做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一个有爱心的人。
他希望各国青年选手能够在YICGG的赛场上,迸发创意激情,展现博才机锋,结下深厚情谊,共谋全球生态文明之路,推动构建地球命运共同体行稳致远。作为维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形成了能落地、可操作、见成效的维护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的路径经验。
燃情辩论环节则是本年度大赛新设置的环节,16名选手将围绕大赛主题延伸出的具体问题进行唇枪舌战,两轮比赛后评选出优秀团队和最佳辩手,在彼此的交流中迸发出更多治理灵感。同时,YICGG2023的校友圈也有所扩大,新增了来自剑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17所海内外高校的青年选手参赛。10余头亚洲象跨越1300公里仍安然无恙的背后,是当地政府与数万民众的一路守护,更彰显了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从不缺席,与世界各国同心共筑地球生命共同体的决心与担当。在大赛高潮的世界团队方案展示环节,世界团队将齐心协力交出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创新方案。中国同样重视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世界分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经验:从在武汉举办的《国际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COP14),再到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我国正源源不断地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着中国智慧。
决赛共设有激情演讲燃情辩论田野调查世界咖啡屋我们共同的未来议程世界团队方案展示六个环节,见证选手们的创意比拼。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致辞开幕式上,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在开幕致辞中回顾了YICGG 16年的赛事历程,诠释了YICGG以青年为主体、从青年中来、到青年中去的主旋律。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从各个角度、层面研究如何更好地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生命,让我们更健康地活下去,从而更好为社会做贡献。
同时,创新意味着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要在实践中证明自己与众不同,并以乐观自信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你在跟你自己作斗争,而不是任何其他人。当前,ChatGPT等超大规模人工智能引发全球关注,对此,胡德认为,这些技术和模型能对患者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识别个体特定的缺陷,为医生提供纠正错误的可能性。制图:实习编辑:责任编辑:李斯嘉。
在人类表型组、基因组等研究方面,中国科学家已拔得头筹。主讲人介绍莱诺·胡德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家工程院、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以及美国艺术与人文科学院四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人类表型组计划联合发起人。
对于生物医学领域的初创企业,胡德也给出了他的建议。从短期来看,应当使用丰富的数据和系统驱动的方法,以2型糖尿病为起点,针对4种主要慢性疾病开展研究和临床试验。而人类表型组计划未来将应使用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整合大数据与大知识网络,超越现有的简单的大数据概念。这些成果若能与传统健康观念进行互补,就可以更好满足个性化的健康需求,促进个体的生命健康。
7月3日上午,第三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在复旦大学相辉堂举行。他建议大家多做有氧运动,适当进行冥想和放松。目前是Phenome Health的首席执行官,西雅图系统生物学研究所的联合创始人和教授。大脑和身体的健康是密切协调、相互促进的。
要敢于突破人生瓶颈期,在每个转折点华丽转身莱诺·胡德的一生,似乎总在打破常规,横跨多个领域,将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多种学科,多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破译生命密码。胡德认为,要判断人的健康状况作出疾病诊断,应具有更加整体的视角。
面对人生的转折点,应该如何做好正确的选择?面对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执行院长、上海市政协委员田梅的提问,胡德答道:无论面临什么转变,自身特点、爱好和能力的结合很重要,个人选择要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一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BMI(Body Mass Index)指数来判断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这也是目前国际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标准。
以大数据为驱动,促进健康生活与疾病预防胡德认为,推动人类表型组计划,对于预防慢性疾病、明确科学的健康行为、针对患者进行差异化治疗、促进个体的生命健康有着重要作用。如果人类表型组计划能够持续进行,那么15年后,每个人的各种健康数据将可以通过手机快速生成,并从百万人级的研究成果中确定适配的药物。对此,胡德提出了三种方法:大数据与新的测量技术、系统生物学分析数据的方法、建模和评估个人复杂性。胡德强调,面对现代医学和人类健康问题的挑战,人类表型组计划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并节约巨大成本。相关研究成果能使80岁的老人恢复相当于他们在30岁时应有的认知能力,也能对大脑疾病进行早期检测。步入21世纪,他将医学和信息技术相结合,提出了P4医学的概念。
谈及衰老,胡德表示,表型组与人的年龄确定和寿命延长存在关联。美国四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拉斯克奖和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人类表型组计划联合发起人莱诺·胡德(Leroy E. Hood)以人类表型组计划:驱动医疗系统由疾病导向转为健康与预防为主导的变革为题作报告。
开展人类表型组研究,系统解析表型组与基因组以及不同表型之间的关联,发现人类健康和疾病等表型特征形成的内在规律和生物标志物,已成为当前国际学术界的共识。人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基因情况,调整饮食、运动和营养补充,采取更精准的疾病预防方案。
胡德介绍,一个人的表型包含身体的各种变化情况,囊括一个人的纵向生命轨迹。胡德指出,采用基因组和纵向表型分析的数据驱动方法,能有效优化个人健康评估,这种方法催生了以人口为基础的精准医疗系统。
主旨报告结束后,胡德还与现场观众围绕人类表型组计划的推进、国际合作、科学产业化等话题进行交流互动。大数据时代,人们愈发希望拥有更好的健康评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与生命轨迹。而对于全体人类而言,表型集合包括基因组、行为和环境,是对人类不断变化的表型的持续评估,包括血液分析、肠道微生物组、大脑和数字健康分析、电子健康监测信息等等。这可能是一个为期十年以上的、百万人级的计划。
胡德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合作,对相关重要问题开展联合攻关。人工智能也能为医生提供许多潜在的决策支持和系统的伦理考虑。
早在2014年,胡德团队对108位研究者进行了观察实验,对基因、蛋白、代谢、肠道菌群等个人健康指标数据进行采集,并检测生活习惯及环境。它包括对人类基因组和表型组的综合评估与分析,从而识别个体的营养缺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纠正异常的临床生化反应,并且瞄准出现症状前的健康-疾病转变阶段,反向追踪和改善生理衰老与代谢。
人类表型组计划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一项国际大科学计划。相关研究的算法应用可以确定人体的生物年龄,这是因为生物年龄来源于深层表型,反映健康程度。
人类表型组计划的研究也能更好促进脑健康。在胡德看来,传统的BMI指数是由身高和体重得出的简单度量,捕捉复杂代谢和生理差异的能力有限,有多达30%的人被错误分类。同时,有必要探索纵向表型组学,使用数字孪生技术获得更多数据,为个体的生命健康提供更深入的参考信息。所谓P4医学,即以预测、预防、个性化和参与性(predictive, preventive, personalized participatory)为特点的医学。
见证7次范式变迁,推动人类表型组计划讲座伊始,胡德以盲人和大象为喻,提出在生物医学和疾病研究中,如果只以单方面因素进行判断,那便是盲人摸象。市政协科教委、市科技党委、市科委、市教委、市科协等单位负责人,上海市各高校、中学师生及科研人员代表出席活动。
上海已成为全世界生物医学研发的中心之一。在他看来,数据驱动的健康和预防科学,是至今为止医学史上最大的范式转变。
在既往研究中,胡德发现,人类生命系统和疾病之间是相互联结的。大数据的应用,能带来更多机会,使人们更好识别从健康到疾病的转变,尽早介入并优化身体机能。